在2016年12月17日的一个普通下午,当我院儿科一病区的医务人员都还沉浸在忙碌地收治患儿的临床工作中时,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在悄然靠近……
下午17点30分左右,儿科一病区某患儿的母亲正在独自护理不到40天的婴儿,突然“咚”的一声,她晕厥倒地,呼之不应,口吐白沫伴四肢抽搐,情况万分紧急。这让同病房的其他家属傻了眼,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时间病房里乱作一团(其他家属的呼唤声、患儿们的啼哭声、周围群众的嘈杂的议论声……)。这时,正在查房的医生们获悉此事后,立马赶到病房,查看患儿母亲情况,并且电话通知一样急诊科,稳住周围群众情绪。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内,我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查看仍神志恍惚的患儿母亲情况,后送至急诊科并进行相关检查。经检查,初步确定患者为癫痫发作,并将患者护送至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与此同时,床上不到40天的婴儿,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因为患儿只有母亲一人在医院护理,她丈夫尚在成都,姐姐在高楼农村,虽然得知消息后都在急忙赶往医院的途中,却仍不能解决现目前婴儿无人照顾的情况。一时间,孩子由谁来照顾?孩子啼哭怎么安抚?喂奶问题怎么解决?困扰着周围人群。接下来的一幕,如同这寒冬里一把热火,温暖了所有人的心灵。医护人员主动上前安抚婴儿,用其他热心家属提供的奶粉给婴儿冲调牛奶、更换尿不湿等。大家并没有商量如何分工,却井然有序地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浑然忘记了下班时间。大家不因加班而埋怨,都因帮助而发出内心的温馨笑容。
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无论机器如何强大,人心深处的温暖、疾病面前的共同守望、陷入痛苦时的携手面对,是连接医患最好的纽带。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儿家属们,正是这些有爱的瞬间,才能成为鼓舞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医护人员正在安抚啼哭的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