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近代外科初期,腹股沟疝是传统的将疝外环口内翻,结扎疝囊,然后围绕精索关闭外环,术后绑上疝气带压迫外环区,其治疗效果是术后复发率几乎达50%。随着微创理念在疝修补术中的引入,运用腔镜技术手段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正蓬勃兴起,但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能在全国基层医院推开。
我院外二科自2015年底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以来,以其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且美观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此类手术100余例。
该类手术方式由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演变为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手术切口由腹股沟长约7-10cm的手术切口改变成腹部三个长约1-2cm的切口,明显减轻了因术后疼痛而为患者带来的不适。且患者术后6小时可进食,次日晨可适当下床活动,在患者恢复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家属也减少了熬夜陪护的时间,得到了老年患者及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2016年10月,科主任张子光及汤和林在成都市普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办的“2016年西中国区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视频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传统开刀手术下的疝修补术的切口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