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9-22-2025 点击数: 15 次
供稿:感染科 李挺
恰逢夏秋季节,野外劳作、郊游、露营、垂钓正当时,但草丛、灌木丛中可能潜伏着一种危险的“隐形刺客”——恙螨。这种大小约0.25mm的小小恙螨幼虫可传播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恙虫病。
一、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或洪水热、日本江河热、恙螨传立克次体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一种类似细菌的微生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恙螨幼虫叮咬染病动物如鼠类(主要传染源)后,再叮咬人而传播。我国南方省区多发生于夏、秋季,见于5~10月;北方省份多发于秋、冬季,以9~12月为多。
二、 如何识别恙虫病的典型表现?
恙虫病潜伏期一般为4-21天(平均10-14天)。一般无前驱症状,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 持续高热:突发高热(39-41°C),常持续1-2周甚至更长,伴有畏寒、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2. 特征性焦痂与溃疡:这是恙虫病最重要的标志!多数仅有1个,偶见2~3个,焦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5mm,边缘隆起,周围有红晕,不痛不痒,无渗液,焦痂脱落后形成溃疡。焦痂常见于身体隐蔽、潮湿柔软的部位,如腹股沟、会阴、肛周、外生殖器、腋窝、乳房、腰带压迫处。
3. 皮疹:发热后一周左右,部分患者躯干、四肢可出现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少数呈出血性,可扩散至面部,压之褪色,不痒,通常持续3~7天后消退。
4. 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可移动、有压痛。
5. 其他症状:肝脾肿大。
6. 并发症:可并发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三、 发现感染了恙虫病该怎么办?
· 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野外活动史、草地坐卧史等),医生会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宜注意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慎用大量发汗的退热药,首选多西环素,对于多西环素不耐受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如孕妇、8岁以下儿童),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通常用药至退热后至少3天,总疗程一般7~10天。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四、 如何预防恙螨叮咬?
1. 避免坐卧草丛:尽量减少在草地、丛林等处坐卧、晾晒衣物。
2. 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工作活动时,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及裤脚口),并涂抹防虫剂。
3. 及时清洁:野外活动后,尽快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4. 整治环境:除杂草,清除垃圾,喷射杀虫剂等。
5. 防鼠灭鼠: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结语
恙虫病虽不常见,但危害不小。夏秋季节享受户外乐趣时,别忘了做好防护,远离草丛中的“隐形刺客”,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野外活动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