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9-29-2025 点击数: 13 次
供稿:供应室 蔡晓梅
吃饭喝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有些人来说,却可能暗藏风险——这就是“神经性吞咽障碍”。它在脑卒中(中风)患者中特别常见,入院时约30%-65%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问题,其中近半数可能发生“误吸”(食物或水呛进气管)。一旦误吸,37%的人可能发展成肺炎,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除此之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机械通气拔管后,也有42%-81%的概率出现吞咽障碍,可见它绝非“小毛病”,必须引起重视。
先搞懂:什么是吞咽和吞咽障碍?
正常的吞咽,是把咀嚼后的食物团,从口腔经过咽喉、食道送到胃里的过程,看着简单,却需要55块肌肉(涉及口腔、咽喉、食道)、7对神经(5对颅神经+2对颈神经),以及脑干、大脑皮层两个“控制中心”协同工作。
而吞咽障碍,简单说就是“吃饭困难”:因为下颌、嘴唇、舌头、咽喉等部位的肌肉或神经出了问题,没法安全、有效地把食物送进胃里,导致没法正常获取营养和水分。它主要分两类:
- 结构性吞咽障碍:比如头颈部癌症(口腔癌、喉癌等)手术后、气管切开,或喉咙被化学物质灼伤,导致进食通道不完整。
- 功能性(神经性)吞咽障碍:进食通道没明显问题,但控制进食的神经或肌肉“失灵”了,比如中风、年老体弱、痴呆、重症肌无力等都可能引发。
别忽视:这些症状可能是吞咽障碍的信号
如果家人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警惕:
1.喝水、吃饭时经常呛咳,吞咽时或吞咽后咳嗽不停;
2. 吃东西、喝水后,食物或水从鼻子里反流出来;
3. 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堵着,像有块状物粘在食道里,咽不下去;
4. 不明原因的发烧、反复得肺炎,或进食后突然声音嘶哑、说话含糊,甚至呼吸困难、嘴唇发紫;
5. 吃饭时感觉嘴里有食物残留,没咽干净,还可能伴随体重下降(6个月掉10%以上)、没胃口、抵抗力变差、营养不良。
怎么评估:医生会做这些检查
怀疑有吞咽障碍时,医生会分步骤评估,先筛查再细化检查:
- 第一步:吞咽障碍筛查。通过简单询问病史(比如有没有中风、服药情况)、观察营养状态,初步判断是否有吞咽问题。
- 第二步:详细评估。包括看口腔、嘴唇、舌头、咽喉等部位的运动功能,还会做“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喝少量水看是否呛咳);如果需要更精准的判断,会用喉镜、吞咽造影(被称为“吞咽障碍评定金标准”),清晰看到食物在咽喉、食道里的运动情况。
怎么治疗:这些方法帮你恢复吞咽功能
治疗会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体问题来定,核心是“安全进食+恢复功能”,主要分两类:
1. 间接训练:不直接吃东西,先练“吞咽能力”
- 调整姿势:比如单侧咽部麻痹的人,吃饭时转头;咽东西慢的人,低头吞咽,通过调整姿势减少呛咳。
- 感觉刺激:用冰棉签蘸点酸柠檬,轻轻刺激舌头根、软腭等部位,“提醒”神经恢复吞咽反射。
- Skaker训练法:平躺在床上,肩膀贴紧床面,慢慢抬头(肩膀不抬),坚持1分钟,休息1分钟,每天练3组(每组30次),增强喉咙肌肉力量,帮食物顺利进入食道。
- 电刺激:把电极贴在舌头、咽喉相关肌肉上,通过温和的电流刺激肌肉运动,辅助恢复吞咽功能。
- 呼吸道保护手法:比如“声门上吞咽法”,吞咽前先屏气,关闭声带,防止食物呛进气管;“用力吞咽法”,吞咽时用力往后顶舌头,帮食物更快通过咽喉。
2. 直接训练:边吃边练,安全获取营养
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食物:比如把食物调成糊状(避免稀水容易呛),指导吃饭时的姿势、每口吃多少、吞咽速度,确保吃进去的食物能安全到胃里,同时在进食中锻炼吞咽功能。
如果吞咽障碍严重,暂时没法经口吃饭,医生会建议通过管饲补充营养,等吞咽功能改善后,再慢慢尝试经口进食。
神经性吞咽障碍虽然影响吃饭,但只要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大部分人都能逐渐恢复吞咽能力,重新安全享受进食的快乐。如果家人有相关症状,别犹豫,及时找医生评估治疗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