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1-03-2025 点击数: 7 次
供稿:心内科 邱俊
提到健康威胁,很多人会想到癌症,却忽略了高血压——这个每天可能“潜伏”在身边、悄悄损伤身体的“隐形杀手”。它不痛不痒,却能慢慢侵蚀血管、心脏、大脑和肾脏,最终引发心梗、中风等致命危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高血压的面纱,学会如何守护血管健康。
一、先搞懂: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说,高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标”了。根据我国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
- 收缩压(高压)≥140mmHg
- 舒张压(低压)≥90mmHg

只要满足其中一项,就能诊断为高血压。更危险的是“正常高值”(高压120-139mmHg/低压80-89mmHg),这个阶段虽然不算高血压,却是“预警信号”,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二、为什么说它是“无形杀手”?
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早期几乎没症状。很多人直到出现并发症,才知道自己血压高——而这时血管和器官可能已经受损。它的“破坏力”主要集中在4个关键部位:
1. 血管:长期高压冲击血管壁,会让血管失去弹性、变厚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就像老化的水管,容易堵塞或破裂。
2. 心脏:为了对抗高压,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长期下来会导致心肌肥厚,最终引发心力衰竭;血管堵塞还会诱发冠心病、心梗。
3. 大脑:硬化的脑血管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如果堵塞,就是脑梗死(中风),这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致死、致残原因。
4. 肾脏:肾脏的小血管很脆弱,高压会损伤这些血管,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发展为尿毒症。
三、哪些人容易被高血压“盯上”?
高血压不是“老年人专属”,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加入了“高血压阵营”。以下几类人要特别警惕:
- 有家族史的人: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高血压,自己患病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2-3倍。
- 生活习惯差的人:高盐饮食(每天吃盐超5克)、爱喝含糖饮料、长期熬夜、久坐不动、吸烟酗酒,都会推高血压。
- 超重/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以上,尤其是腹型肥胖(肚子大)的人。
- 长期压力大的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经常紧张、焦虑,会让身体持续分泌“升压激素”,导致血压波动升高。

四、做好3件事,远离高血压威胁
高血压虽然危险,但可防可治。不管是预防高血压,还是已经确诊的患者控制血压,都要做好这3件事:
1. 先改“吃”:给血管“减负”
- 控盐是关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腌肉、加工零食(如薯片、酱菜),做饭时少放酱油、蚝油(这些调料也含盐)。
- 多吃“护血管”食物:每周吃2-3次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Omega-3),多吃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水果(每天200-350克)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
- 少喝甜饮、限酒:含糖饮料会导致肥胖,间接升高血压;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25克酒精(约啤酒750毫升),女性不超15克酒精(约红酒150毫升)。
2. 再动“身”:让血管“有弹性”
- 选对运动方式: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可以分成5天,每天30分钟)。
- 避免“极端运动”:高血压患者别做剧烈运动(如短跑、举重),以免血压突然飙升;运动前最好测一下血压,血压过高时(如高压≥160mmHg)先别运动。

3. 勤监测+遵医嘱:别让血压“失控”
- 定期测血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等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1次;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每天固定时间测(如早晚各1次),并记录下来。
- 吃药别“任性”:一旦确诊高血压,医生开了降压药,一定要按时吃,别擅自停药、减药或换药。很多人觉得“血压正常了就不用吃”,其实这是误区——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反而更伤器官。
- 控制其他“高危因素”:如果同时有高血脂、高血糖,要一起控制,因为“三高”会互相加重,对血管的伤害是“1+1+1>3”。
最后提醒:别等“出事”才重视
高血压的危害,从来不是“突然爆发”,而是“长期积累”。它就像慢刀子割肉,等出现胸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与其害怕它,不如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守护好血管,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生命活力。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有高血压,不妨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他们,一起远离这个“无形杀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