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1-13-2025 点击数: 3 次
供稿:重症医学科 张素和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失业、病痛、天灾人祸、亲人离世等时,我们会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 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这是最直接的危害,长期或过度的不良情绪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温床。
1. 导致心理疾病:
· 抑郁症: 长期沉浸在悲伤、绝望、无助的情绪中,容易导致抑郁。
· 焦虑症: 持续的紧张、担心、恐惧会发展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等。
· 强迫症: 焦虑情绪常常是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2. 认知功能下降:
· 注意力不集中: 被负面情绪占据大脑,难以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 记忆力减退: 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长期过高会损害海马体,影响记忆力。
· 判断力下降: 在愤怒或极度焦虑时,人们容易做出冲动、非理性的决定。
3. 自我价值感降低:
· 不良情绪常常伴随着自我批评、自责和无价值感,形成“我什么都不行”的负面自我认知,损害自信心。

●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情绪和身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这就是“心身反应”。
1. 削弱免疫系统:
· 长期压力和不快乐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抗体产生减少,让人更容易感冒、感染,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
2. 引发心血管问题:
· 愤怒和焦虑: 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如此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风险。
· 敌意和愤世嫉俗: 被证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 影响消化系统:
· 紧张、焦虑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酸过多、胃痉挛、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引发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4. 导致肌肉紧张与疼痛:
·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使肌肉处于无意识的紧张状态,导致慢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背痛、颈肩疼痛。
5. 影响睡眠:
· 忧思、焦虑让人难以入睡,或导致浅眠、多梦、早醒。而睡眠不足又会加剧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6. 加速衰老:
· 长期压力会缩短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而端粒长度与细胞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
● 对行为与社交的危害
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而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1. 行为冲动或逃避:
· 可能在愤怒时说出伤人的话、做出破坏性行为。
· 也可能因为抑郁和焦虑而逃避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变得疏离和孤僻。
2. 破坏人际关系:
· 持续的烦躁、易怒、冷漠会伤害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感情,导致关系紧张、冲突增多,甚至众叛亲离。
3. 形成不良成瘾习惯:
· 为了缓解痛苦情绪,一些人可能依赖物质,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或沉迷于行为,如网络游戏、暴饮暴食、过度购物,形成新的健康和生活问题。
4. 影响工作与学业表现:
· 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动力、创造力下降、请假频繁,自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百出,阻碍职业发展和学业进步。
● 不良情绪既然有这么多坏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呢?
认识情绪

情绪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你内心世界对内外刺激最真实的反应。当你感到不适时,暂停片刻,从头到脚扫描一下自己的身体,问自己:这件事情让我的身体哪里感觉不对呢?我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它因何而起?假如它会说话,它会说什么?我们要把内心之门打开,把它邀约进来。
接纳情绪
接纳情绪,停止与自己内在世界的战争,这是自我和解的开始。张开双手,像拥抱一个朋友一样拥抱情绪,并对它说:我允许你的发生,我想知道你要告诉我什么?你在试图保护我什么?并对自己说: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与情绪共处
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试着对自己说:我允许自己感受到这种情绪,这种感觉虽然不舒服,但它一定会过去的,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它只是暂时的访客。
改变情绪
情绪像一条河流,你不能阻挡它的流动,但可以学会在其中优雅地游泳,甚至引导它的流动。
这样做:
1、 调整呼吸: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5次。
2、 运动:进行1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跳绳、跑步等,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
3、 改变认知:用更积极、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4、 环境调整:花点时间整理房间、厨房卫生,或者听、唱自己喜欢的歌。
5、 静静地发呆,让大脑放空,或者大哭一场,释放情绪。
6、 写一封寄不出去的信,把不良情绪的发生经过、自己的情绪全写在上面,然后将信毁掉,将坏情绪一起毁掉。找值得信赖的朋友或亲人倾诉。
7、 转念:换个角度看问题。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否定此刻的感受,而是在接纳的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转向更明亮的地方,当情绪特别强烈,持续时间长并影响到日常生活时,请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帮助,这同样是自我关怀的智慧之举。
请记住,有不良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我们长期被其控制而无法自拔,它就会变成健康的“隐形杀手”。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健康投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