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癌症筛查,是不是查得越多越好?

发布时间:11-27-2025     点击数: 5 次

供稿:肿瘤科 刘佳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癌症筛查日益受到重视。但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筛查做得越多、越频繁,就越安全。事实上,癌症筛查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科学”与“精准”。

一、过度筛查的潜在风险

  1. 假阳性结果带来心理创伤

筛查并非诊断。一个“异常”结果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但等待确诊的过程极易引发巨大的焦虑和恐惧。这种心理创伤是过度筛查最常带来的“次生伤害”。

  2. 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

筛查可能发现一些进展极其缓慢或永远不会威胁生命的“惰性癌”。例如,某些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对这些癌症进行手术、放化疗,患者承受了治疗带来的身心损伤和经济负担,却并未真正获益。

  3. 辐射暴露风险

部分筛查项目本身带有辐射(如CT扫描)。虽然单次检查风险极低,但若无必要地频繁进行,可能累积辐射剂量,反而增加患癌风险。

  4. 经济负担

不必要的筛查项目将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如何做到科学筛查?

科学的筛查应遵循“高危人群、精准项目、合理间隔”的原则。

针对高危人群:筛查资源应优先聚焦于高危人群。例如,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是肺癌筛查的重点对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需要更早进行乳腺检查。

选择权威推荐的项目:应遵循国家卫健委或权威癌症中心发布的指南。指南推荐的项目(如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宫颈癌的HPV/TCT检测、结直肠癌的肠镜等)均经过大规模证据验证,能有效降低特定癌症的死亡率。

把握合理频率:不同癌症的进展速度不同,筛查间隔也各异。年年做肠镜并无必要,而宫颈癌筛查则有明确的年龄和频率规定。遵循指南建议的频率,既能监控风险,又避免过度。

三、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1. 了解家族史:了解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患癌情况,是评估自身危险的第一步。

2. 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自行决定筛查项目。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个人生活习惯、家族史和担忧,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

3. 相信证据,不盲目跟风:对待一些新的、未经验证的“高端”筛查项目要保持警惕,理性看待商业宣传。

结语

癌症筛查是强大的防癌武器,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伤害。我们的目标不应是“查得最多”,而应是“查得最对”。在科学的指引下进行筛查,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地址:资中县重龙镇迎宾路92号
医院电话:0832-5522580
院总值班电话:0832-5950120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急救电话:0832-5518083
投诉电话:0832-5523776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