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理园地 > 护理知识
血液透析病人健康宣教

发布时间:05-27-2021     点击数: 1182 次

一、心理指导:  

1、尿毒症患者依赖血液透析生存,需要亲人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使 患者在心理上受到积极的鼓励,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实现自我价值。  2、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含义及充分透析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按时规律透析, 可以适当的身体锻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相关化验,了解病情变化。坚持在家里自我测量血压每天2~3次,检查下肢及足踝部是否有水肿,称量体重并做好记录,及时和主管医生沟通。        

二、饮食指导: 

 1、蛋白质:选用优质蛋白(动物蛋白),每周2次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按 每天每公斤体重1.0~1.2 克计算,每周3次透析患者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 克计算。限制蛋黄(含磷较高)摄入,少吃海鲜、动物内脏。

2、限钠盐:钠盐每天摄入1~2克,可以减少口渴的发生,低钠盐含钾较高。

3、限钾盐:每天摄入1~2克,忌食:香蕉、柑桔、香菇、花生、葡萄等。

4、限磷补钙:限制磷的摄入,但不宜盲目补钙,防止血钙过高。  

5、控制液体入量:每天总进液体量(包括:水、牛奶、豆浆、汤、固体中 的水分)限制在1000毫升,每天体重增加最好保持在1公斤以内,且两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加应控制在2~2.5公斤为宜,即最多不超过干体重的4%。体重增加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概率。  

三、血管通路的保护:  

1、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1)留置导管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导管干燥、清洁,避免弄湿、弄 脏。如果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2)腹股沟股静脉留置导管者不宜过多走动,不干体力活,尽量不弯腰, 留置导管这一侧的大腿与身体躯干不做90度弯曲姿势,大便时采用坐便马桶,睡觉时取平卧位或导管对侧卧位,以防止血液倒流堵塞导管。 (3)颈部静脉留置导管者头部不宜剧烈转动,以防留置导管滑脱。颈内静 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者应尽量穿开襟上衣,并且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过猛,以免脱衣服时将留置导管拔出。一旦滑脱,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透专用,一般不宜抽血、输液等。  

2、内瘘手术后护理:  (1)手臂应抬高,躺下时应将内瘘侧肢体垫高至与水平线成约30度角,若 站立或坐姿,手臂应弯曲抬高至胸前,并避免该肢体受压,包扎不要过紧,保持血流通畅,减轻水肿。每天触摸及耳听内瘘部位4~5次,是否有震颤,如发现血管呈索状、无震颤及杂音,应尽早就医。 (2)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出血、渗液、水肿,防止感染。  (3)术后第二天开始活动手术肢体的手指,以后逐渐增加手指的运动量, 再过渡到活动手腕。术后约10~14天拆线,拆线后可做握拳运动或手握健身球运动,建议每天做3~4次,每次约15分钟。  (4)内瘘侧手臂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可装拉链。睡眠时避免侧卧于造 瘘手臂侧的肢体,不可测量血压、抽血、输液、提重物、挂包、戴手表、过紧的护腕等。 (5)每天2~3次先用热毛巾湿敷内瘘侧手臂,再涂喜疗妥药膏,轻轻按摩。

3、内瘘日常护理:  (1)血透前、血透结束24小时后,用热毛巾清洗、湿敷内瘘和静脉穿刺处 每天2~3次,然后涂喜疗妥药膏且按摩5~10分钟,如果有条件,可用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照射20~30分钟。  (2)如有血管瘤,可用弹力绷带保护,避免碰撞,每次血透前清洁皮肤。 (3)使用内瘘透析后,让护士绑上弹性绷带,以内瘘不出血为原则,保证 内瘘通畅,扪及内瘘搏动及震颤,自我感觉松紧舒适。每隔20分钟放松一下绷带,2小时后将绷带完全放松(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4)使用内瘘透析结束当日,保持针眼处干燥,避免接触到水,以防感染。 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或用冰袋冷敷,24小时以后可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2次/天,每次15分钟。  (5)养成自我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建议每天3次,至少早、 晚各1次,具体方法:将2~3个手指放在动静脉内瘘上面,判定内瘘是否通畅,通畅的内瘘触摸时有血管震颤感,用耳朵能听到血管杂音。如果发现血管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应尽快与主管医生联系。


地址:资中县重龙镇迎宾路92号
医院电话:0832-5522580
院总值班电话:0832-5950120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急救电话:0832-5518083
传真:0832-5510606
投诉电话:0832-5523776

网址:http://www.zzrmyy120.com
版权所有 2016-2022 ALL RIGHT S RESEVERVED
网站建设:天健世纪
蜀ICP备12021863号-1

资中县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